近年來,我國兒科醫療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進步明顯,兒童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北京作為全國的首都,醫療衛生資源豐富,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為代表的兒科醫療資源較為突出,但仍然存在兒科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兒科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大量外地患兒的涌入以及生育政策調整后引起的人口結構變化,加劇了北京市兒科服務能力不足的現狀。
一、北京市兒科醫療資源發展現狀
(一)床位資源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年》和《2019年北京市衛生健康工作統計資料匯編》,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各類醫院中兒科實有床位共計4149張,約占總床位數120240張的3.45%,而0~18歲兒童占比約為12%,從全市兒童數量占比和兒科床位占比可以看出,全市兒科床位資源明顯存在不足。
北京市的兒科床位主要分布在兒童??漆t院、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內,其中12家兒童??漆t院的兒科實有床位2367張,占全市兒科床位總量的比例高達57%;從醫療服務量來看,2019年全市兒科門急診總量為1130.8萬人次、出院人數為226715人,其中兒童??漆t院的門急診量、出院人數占比分別為53%和65%??梢钥闯?,兒童??漆t院是全市兒科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
圖1 2019年北京市各類醫院中兒科實有床位分布
圖2 2019年北京市兒科門急診量分布
圖3 2019年北京市兒科出院人數分布
目前,北京市共有12家兒童??漆t院(表1),其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北京兒童醫院”)和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首兒所醫院”),均為三級甲等兒童??漆t院,兩家醫院編制床位和實有床位占兒童??漆t院總量的比例分別為69%和68%;其余10家兒童醫院僅有1家三級兒童醫院、兩家二級兒童醫院,8家為一級兒童醫院,床位規模較小,普遍在20~30床之間,醫療服務能力有限。
醫療服務能力方面,北京兒童醫院和首兒所醫院的門急診總量和出院總人數為528萬人次和125097人(表2),占全部兒童??漆t院門急診總量和出院總人數的88%和85%,且兩家醫院的床位使用率高達130.41%和177.12%,遠高于其他兒童??漆t院和全市絕大部分綜合醫院。
圖4 2019年北京市兒童??漆t院中兒科實有床位分布
除12家除兒童??漆t院外,綜合醫院中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服務能力較為突出,從1926年即設立了兒科病房,是我國最早建立起來的現代兒科之一。近年來其兒科醫療服務規模不斷擴大,出院病人數在逐年增加,目前實際設置兒科床位235張,數量已達到三級兒童??漆t院的設置規模,兒科醫療服務技術也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表1 2019年北京市兒童??漆t院基本情況一覽表
表2 2019年北京市兒童??漆t院醫療服務能力一覽表
(二)人力資源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為82792人,其中兒科醫師僅2556人,占總數的3.09%。全市占比3.09%、數量僅有2256人的兒科執業(助理)醫師,卻完成了全市兒科1130.8萬人次的門急診量,占全市門急診總量15595.7萬人次的7.25%,從數據可以看出,全市兒科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重,普遍高于其他科室醫務人員。
從全市范圍看(表3),西城區和朝陽區的兒科醫師人數最多,分別為654人和657人,占兒科醫師總數的比例均為26%,主要由于兩家三甲兒童??漆t院分別位于西城區和朝陽區。
表3 2019年北京市各區兒科執業(助理)醫師一覽表
圖5 兒科執業(助理)醫師在全市的分布
除醫療資源總量外,每千人口醫師數量也是衡量醫療資源是否均衡分布的一個重要指標。從表3可以看出,2019年北京市每千人口兒科醫師0.12人,其中:西城區每千人口兒科醫師0.58,全市最高,其次為朝陽區0.19,主要是由于北京兒童醫院和首兒所醫院位于此兩區。城六區的每千人口兒科醫師數量為0.16人,高于發展新區的0.07人和生態涵養區的0.08人,超出全市平均水平的33%。
圖6 2019年北京市各區每千人口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
(三)醫療服務現狀
2019年,北京市兒童??漆t院的總門急診人次為5995039人次,其中兩家三甲兒童??漆t院的門急診總量共計5280783人次,約占總診療人次的88.1%,出院人數、住院患者手術例數約占總數的85.2%和87.2%,可以看出,除綜合醫院之外,兒童醫院中的公立三甲醫院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兒科醫療服務,其他社會辦兒童??漆t院的救治水平與之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提高政府辦兒童三甲??漆t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是提升全市兒科醫療服務能力的主要途徑。
由于北京市兒科的醫療技術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對全國患兒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尤其是兒童疑難雜癥患者。近年來,隨著兒童疾病譜的變化[5],小兒急性傳染病和腸胃病的發病比例減少,而呼吸道感染、先天畸形、心臟病等疑難雜癥位居前列。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的兒科一般為兒內科,而兒童??漆t院的科室設置較細,且配置有大量兒童專用的醫療設備,能滿足各??频臋z查及診療需求。因此,北京市的兒童三甲??漆t院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患兒前來就醫,尤其是疑難雜癥患兒,實際上北京的兒科優質醫療資源是為全國服務的。外地就醫患兒的大量涌入,導致北京市兒童??漆t療服務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據統計,近三年,北京兒童醫院和首兒所醫院住院人數中外阜患兒占比約為70%,相當于北京市兩家三甲兒童??漆t院實際開放的1612張床位中有超過1100張是為外阜患兒服務的,大量的外阜患兒集中到兒童??漆t院就醫,造成醫院掛號難、住院難、等候時間長、就診體驗不佳等問題十分突出。
大量的就醫患兒造成了北京兒童醫院和首兒所醫院超負荷運轉的現狀,住院床位持續處于超負荷狀態,醫院的病床使用率常年居高不下,且逐年增長。以首兒所醫院為例,2019年的病床使用率高達177.12%(表5),開放床位診床比近年來也維持在15:1左右,兒科醫師工作負荷重,據統計,2019年首兒所醫院平均每一醫師年負擔的診療人次和住院床日分別為6410.3人次、789.3日,遠遠高于全市綜合醫院平均值的2525.6人次、571.0日和中醫醫院平均值的3227.5人次、486.7日,其平均每位醫師年負擔的診療人次在全市所有三級醫院中位列第一。兒科醫務人員超高的工作強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兒科醫師的流失,長此以往不利于全市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提高。
二、北京市兒科醫療資源合理配置規模及現狀缺口分析
我國法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兒童保護法》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是指18周歲以下的任何人。因此,本文計算北京市常住人口中的兒童數量時,按照上述標準界定兒童的范圍。
參照《北京市統計年鑒2020年》,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不同年齡段人口數量占比如圖7所示,可以計算出其中0~19歲的人口數量占比共計12.6%,0~14歲的兒童數量占比為10.6%,采用內插法推算0~18歲的兒童數量占比則為12.2%。
圖7 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齡構成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2020年以后北京市常住人口規??刂圃?300萬人以內。因此,以城市總規中提出的人口控制規模為基數,并參考0~18歲的兒童占比12.2%,在不考慮人口結構性變化的前提下,計算出到2035年,北京市0~18歲兒童數量約為280.6萬人。
根據《關于印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衛醫發[2016]21號),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參考《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通州區醫療衛生專項規劃》,規劃床位數量應根據規劃控制人口規模的1.3倍配置公共服務設施,確保對實際需求的服務能力。根據推算出的兒童人口數量280.6萬人,計算全市應配置的兒科床位規模約為8025張(280.6×10× 2.2× 1.3)。因此,在參考現狀常住人口中兒童數量占比和每千名兒童2.2張床位的基礎上,考慮1.3倍的保障系數,計算到2035年北京市應配置的兒科床位數量約為8025張。
2019年,北京市實有兒科床位數量為4149張,全市兒科床位缺口為3876張,缺口達到48%,兒科床位數量嚴重不足,且北京市的兒科床位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為外阜患兒服務的。大量的優質兒科醫療資源被外阜患兒占用,極大地影響了本市兒童就醫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因此,未來在全市兒科醫療資源的配置方面,除測算本市的醫療需求外,還應適當預留一定的資源來應對全國各地來京就醫的醫療需求,尤其是考慮到來京就醫的多為疑難雜癥患者,應適當擴大醫療技術水平高的政府辦公立三甲兒童??漆t院的床位規模,引導優質兒科醫療資源擴容倍增,并通過托管、建立醫聯體的方式促進優質兒科醫療資源的下沉,為更多的患兒提供醫療服務,減少病人的跨區域流動。從2018年開始,北京市開展了市屬醫院緊密型兒科醫聯體建設試點工作,第一批試點由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兩所核心醫院牽頭,天壇醫院、世紀壇醫院、朝陽醫院3家成員醫院參與,2019年啟動北京市第二批緊密型兒科醫聯體建設。兒科醫聯體的建設標志著除兩家三甲兒童??漆t院之外,更多的綜合醫院兒科診療水平在逐步提高,能夠為區域內的患兒提供更好的兒科醫療服務,使更多的診療需求能夠在區域內解決,減少人員的跨區流動。
三、北京市兒科醫療資源規劃布局分析
由北京市兒童??漆t院和兒科醫師的分布可以看出,北京市兒科醫療資源呈現向城區、高層次公立醫療機構集中的狀態,存在區域之間和醫療機構之間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從表1可以看出,北京兒童醫院和北京新世紀兒童醫院位于西城區,首兒所醫院等4家兒童??漆t院位于朝陽區,北京京都兒童醫院位于昌平區,北京首兒李橋兒童醫院位于順義區,其他4家一級兒童??漆t院分別位于石景山、海淀、房山和懷柔。從兒童??漆t院的數量上看,城六區擁有8家,發展新區3家,生態涵養區僅1家,且2家三甲兒童??漆t院分別位于西城區和朝陽區,屬于城市核心區,2家兒童??漆t院的突出的醫療服務能力吸引了北京市乃至全國的大量患兒前來就醫,加上兒童就醫陪護家屬眾多,造成每天有大量人員涌入核心區,造成了醫院周邊交通環境的嚴重擁堵,給核心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從兒科醫師的分布(圖5、圖6)可以看出,城六區的兒科醫師人數占全市總量的比例達到70%,發展新區占比23%,而生態涵養區僅占7%,且西城區的每千人口兒科醫師0.58人,全市最高,是全市平均水平0.12人的4.8倍,遠高于發展新區平均值0.07人和生態涵養區平均值0.08人,兒科醫療資源在全市的分布不均衡。
從兒科醫師在全市的地理空間分布看(表3),兒科醫療資源在全市的分布也不均衡,如:北京市西部的豐臺、石景山、海淀、門頭溝、房山五個區的每千人口兒科醫師人數分別為0.05人、0.11人、0.06人、0.04人和0.08人,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2人,門頭溝的0.04人位于全市倒數第一,且西部五個區的平均每千人口兒科醫師僅為0.06人,僅為全市平均水平0.12人的50%。因此,北京西部地區為兒科醫療資源最薄弱的地區,未來應加強西部地區兒科醫療資源的配置規模,滿足區域內廣大兒童的就診需求。
據了解,在治理“大城市病”、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背景下,北京兒童醫院和首兒所醫院均列入醫療衛生類的疏解項目,其中首兒所醫院新院區擬在通州選址,服務范圍涵蓋北京市東北部地區及周邊河北、天津等地,能夠有效解決北京東部地區及通州區兒科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滿足區域內兒童的就診需求,北京兒童醫院仍處于規劃選址階段。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新建院區位于大興區,設置兒科床位400張,服務范圍覆蓋北京南部地區及周邊河北等地。在北京北部地區有三級兒童醫院—北京京都兒童醫院,服務范圍覆蓋昌平及延慶等區域。而在兒科醫療資源薄弱的北京西部地區尚未有三級兒童??漆t院或兒科醫療服務能力較強的綜合醫院入駐,是兒科醫療資源的洼地(圖8)。因此,未來在提高全市兒科醫療資源配置水平的基礎上,應發揮政府在醫療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重點加強優質兒科醫療資源在北京西部地區的布局,以解決北京市兒科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緩解區域內兒童看病難的問題,為全市的兒童健康提供強有力保障。同時,通過兒科醫療資源的疏解,可以顯著改善中心城區人口聚集、交通擁堵等生態環境問題。
圖8 北京市兒童??漆t院現狀及規劃分布示意圖
四、政策建議
針對北京市兒科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以及分布不均衡的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在制定全市醫療衛生發展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時應加強兒科床位資源的配置,提高全市兒科醫療資源的配置總量。在考慮本市兒童就醫需求的同時,適當考慮一定比例的外地患兒就醫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配置。
第二,加快兒科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延,增量發展。推進兒科醫療機構的布局調整,調整部分中心城區優質兒科醫療資源向郊區疏解,壓縮原址床位數量;增加醫療資源薄弱地區的兒科醫療資源供給,保障全市兒童就醫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第三,在全市兒科醫療服務資源配置中實施差異化的政策引導,增加基層兒科床位數量及醫師數量,提高基層診治能力。降低兒科床位的病床使用率,緩解兒童??漆t院人滿為患、兒科醫務工作人員超負荷工作的壓力。
第四,加強兒科醫聯體建設,通過托管等方式使兒童??漆t院的優質醫療資源為更多地患兒服務,使疑難病癥的診治在區域內得到有效解決,實現就近就醫,減少患者的跨區域流動。
第五,發展互聯網醫療,建立兒童互聯網醫院,促進優質兒科醫療資源下沉。
參考文獻
[1]北京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北京市醫療機構兒科醫療資源現狀調查[J].北京醫學,2016,38(11):1185-1190.
[2]李奇,祝益民,盛小奇,等.兒童醫療服務體系現況分析與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6):23-24.
[3]谷麗緊,羅榮,金曦,等.我國醫療機構兒科床位配置現狀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3,6(6):62-66.
[4]馮文.我國兒科醫療服務狀況分析[J].中國醫院,2012,16(8):19-21.
[5]周益眾,王偉,裴益玲,等.上海市兒科床位資源配置利用現況與思考[J].中國衛生資源,2014,17(1):29-32.
[6]沈松英,楊麗,盧錦華,等.廣州市兒科醫療資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8):4536-4538.
[7]《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兒童保護法》.
(本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